标题: | 文稿解读|淄博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4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的解读 | ||
---|---|---|---|
索引号: | 11370300MB28562404/2025-5503244 | 文号: | 无文号 |
发文日期: | 2025-01-23 | 发布机构: | 淄博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一、报告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格式〉的通知》(国办公开办函〔2021〕30号)相关要求,结合淄博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年度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编制本报告。
二、报告主要内容
全文包括总体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和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六个部分组成。
(一)总体情况
1.主动公开方面。聚焦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围绕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拓展主动公开范围。全年更新法定主动公开内容85条,在门户网站国资板块共公开规范性文件4件,部门会议文件5件,发布政策解读稿件19篇,组织开展“代表委员进国企”政府开放日活动。
2.依申请公开工作方面。高度重视依申请公开工作,建立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制度,避免发生信息发布失信、影响社会稳定等问题,依法保护个人隐私。
3.政府信息管理方面。健全完善政务公开工作制度、政务信息内容保障管理规定等工作机制。强化信息发布审核,严格规范信息发布审核流程。制定《淄博市国资委政务信息主动公开目录(2024版)》《淄博市国资委主动公开事项目录》,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
4.平台建设方面。调整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栏目,丰富各功能模块内容。优化政务新媒体宣传阵地,“淄博国资”微信公众号共发布图文909篇,关注量16965人,关注增加965人。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的日常运维及管理,严格落实信息审查工作要求,持续提升政务公开平台管理实效。
5.监督保障方面。强化主动公开,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及时做好主动公开内容维护。提升工作能力,参加、组织政务公开专题培训3次,及时掌握政务公开新政策、新要求。强化工作落实,根据定期测评、日常考核和年度考评情况,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自查整改和落实优化。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24年,市国资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提高信息公开的质量和效率,围绕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心工作,聚焦企业群众关切,依法做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在门户网站、政务公开平台和“淄博国资”微信公众号共公开信息1360条,共办理依申请公开文件3件,门户网站和政务公开平台总访问量315772次。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共办理依申请公开文件3件,其中,予以公开文件3件,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3件,均已按照要求规范办理完毕,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受理率和答复率均达到100%。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本年度无相关情况。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1.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政策解读形式不够丰富。二是栏目更新质量仍需加强。
2.改进情况。一是加强政策解读能力。根据政策文件内容和覆盖对象,结合工作实际,多角度做好解读工作。二是强化国资信息采编,实行清单化管理,对栏目发布时间、信息类型、更新日期进行统计,加强相关信息搜集,加强经验类信息发布频次。三是提高信息报送质效,严格按照信息公开的要求,强化报送信息审核,及时全面地公开相关内容。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1.收取信息处理费用情况。市国资委未产生信息处理费。
2.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情况。2024年度,市国资委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件,全面完成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任务,建议提案办复率、沟通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3.政务公开制度、内容、形式和平台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情况。10月23日,市国资委组织开展“代表委员进国企”政府开放日活动。围绕让广大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邀请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同志和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实地调研了市水务集团新城净水厂深度处理工程、新城水库库区等重点民生保障设施,详细了解了我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情况。
4.2024年淄博市政务公开工作方案落实情况。一是夯实常态化工作基础。将业务工作和政务公开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制定《淄博市国资委政务信息主动公开目录(2024版)》、《淄博市国资委主动公开事项目录》,明确公开责任,加强工作调度,确保各项工作要求在市国资委落地落实。二是深化国资国企信息公开。积极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及时在政务公开专栏公开2024年度部门预算及2023年度部门决算,按要求及时更新企业负责人重大变动、年度薪酬、社会责任、市管企业财务信息、业绩考核等,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三是加强政务公开队伍建设。加大业务骨干培养力度,组织参加政务公开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队伍的专业化水平。